2017.09.20
食养山房
位于汐止西北方的五指山中。
这里曾经是
台湾岛自西向东翻越中央山脉的古道,
时光辗转,人世浮沉,
古道荒芜,山谷渐渐被遗忘。
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
冬日多雨,空气中蕴含大量的水汽,
连风都是温润的。
一条弯弯的石板小径连着几级台阶,
尽头是一栋两层的建筑。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看似不经意,
设计者对空间设计的安排,
带着中式园林的底蕴。
食养山房的主人林炳辉先生,
一袭白衣,轻言细语,
使交谈者如沐春风,言辞温和却有力量。
林先生早年从事建筑行业,在不惑之年,
入山进修,习禅学佛,十多年的时间,
创造出独具个人风格的饮食,
而他在茶艺上也颇有修为,
很多台北的重要茶会都在食养山房举行。
提壶温盏,置茶,沏水,动作简洁朴素,
如行云流水,安然自在,茶汤很安静,
带着几分禅意。林炳辉先生说,
用身体感受去喝茶,细细体会,
茶汤会告诉你它的来历,
你的身体会告诉你茶的好坏,
语言可以包装或者美化一些东西,
但是体感会告诉你一切。
太多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欲说还休,
但是如果拨开迷雾,
返璞归真,回归原始,
茶的本质是一碗茶汤。
千利休说,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而已。
走进中国禅风为主要基调的空间,
里头没有局促的空间摆设。
不论墙上的山水墨画、厚实的长形矮桌,
以及榻榻米的搭配、
桌上的各类经典书籍,
或是布满了每个角落的花卉,
都像是由这个地方「长」出来一样,
没有丝亳的刻意造作,
而大格局的开窗设计,
则是为了方便邀请远方的山林景色进来作客。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事物是互相包含的,
要认识的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寻根溯源后的那一份真。
食养推崇生活禅的理念,
员工在每天开工前,
都会上早课,参禅打坐诵经,
这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建筑隐藏于自然山水中,
自然的空间里,人为制造的细节甚少。
这是主人林炳辉所追求的「道法自然」的心得。
空气中传来古琴清雅悠扬的乐声,
规律蝉声更是夏日独有的配乐,
此时,远眺远处的大屯山景,
光阴变化轨迹却也清楚得见,
身置其中,脚步放慢了,
思绪也缓慢了下来,
只觉「天地静好」!
在食养用餐没有菜单,
林炳辉并没有烹饪背景,他说,
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
「以泡茶的心情」将菜做出来而已。
食养的菜肴看似简约,
实际上做法繁复,
每道菜几乎都是多种食材的组合,
但又高明地化繁为简。
就说开胃菜,
乍看是豆腐、豆皮寿司、
烟熏鱼卷的三味小吃,
分别品尝后才知豆皮寿司内含鲍鱼、
银芽,马哈鱼卷则垫鹅肉沙拉、
小黄瓜为底,样样赏心悦目,
但最重要的是,都很好吃。
「我想让菜更有线条、更有秩序。」
林炳辉跳脱传统料理「形象拼盘」
(如「孔雀开屏」、「龙凤呈祥」)
的思维,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极简风格。
在口感方面,林炳辉主张清爽无负担。
即使清淡如鱼虾贝类的「综合刺身」,
也搭配了大量各色蔬菜(将蔬菜当成花艺),
原因就是要在各种生鲜之间,
形成缓冲、转圜,消除肉质的黏齿感。
食养的套餐吃下来十多道,
不会觉得饱腻,就是因为起承转合的韵律。
像每隔几道,就会来一杯自酿的果醋清口,
让味觉重新复苏,好迎接下一道菜。
林炳辉认为料理应该像一首曲子,
要有余音绕梁的感觉,才能让人回味。
「吃过饭,不要急着走。」
林炳辉希望大家多留点时间,
或是早点来,逛逛松园。
沿着森林溪水步道区,
宽如绢匹的瀑布直泄而下,水雾弥漫,
一片空山灵雨,一间茶屋就在山涧旁。
讓一點,光進來
退一點,風進來
緩一點,鳥叫進來
餘一點,生活進來
花徑未掃非懈怠
默許一粒塵埃
抹掉非黑即白
換一點空,讓可能植栽
潘功私塾
为软装行業提高价值的服务机构
-完-